s 五彩课程--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

在小学劳技课上运用交互式白板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研究

选择字体大小:

 

在小学劳技课上运用交互式白板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研究

丰台一小 田晓倩

摘要 

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技术课程是北京市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强调劳动技术的基本概念、操作技能、重视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创造性思维,形成正确的技术关和价值观,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目的。交互式白板的交互功能能够实现人机互动,对学生技术素养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一、 人机互动,提高学生的课上参与度,活跃学生的思维。

交互式白板的拖拽功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们积极思考,主动交流实现了生生之间的互动,这样的学习不仅仅是完成作品制作本身,更难等可贵的是学生之间实现了思维的碰撞,进入了自主交流的学习状态,真正体现了课堂的主体地位。

二、交互式功能即时呈现学生所思所想,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科学的学习方法。

白板技术中批画、拖拽是最简单的功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动带动;即时呈现反例效果帮助学生的理解。更难等可贵的是对于如何解决问题学生更是收获了:“对比找不同,根据效果去分析”的宝贵经验。

三、微视频,全面展示技术点,为活用规律奠定基础。

将课堂学习中总结出的剪纸规律制作成微视频,使用视频暂停、抓取图片的功能,让学生重温了学习的要点、对学习内容进行纵向的梳理,这种对比的方式有效的加深了学生对规律的理解,也让学生对剪纸的认识有了更深层次的提高。

 

关键词 

      交互功能、互动、思维碰撞、解决问题、技术素养

 

正文:

 

说起小学劳动技术课的学习内容,人们不禁会想到,手工、家务劳动这样的字眼,课改以来十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对于劳动技术课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如何引导学生完成物品制作的阶段。殊不知这不起眼的小学科承担着发展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重任。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基础,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先得会做,才能思考怎么做更好,即先知道要做什么,再以此为目标制定可行的、效率高的行动方案,这就是学生应具备的技术素养。因此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是实现本学科价值的关键。

小学阶段的劳技课开设三-六年级,其对象为812岁的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有很大的不自觉性和具体形象性,如何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与方法。交互式白板的交互功能能够实现人机互动,对学生技术素养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一、 人机互动,提高学生的课上参与度,活跃学生的思维。

劳动技术课虽然是一门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活动课,也需要对相应的知识点和技术点进行学习和讲解,以往的做法是带领学生通过识图、分析图片内容为主梳理出作品的制作步骤,这个过程学生的参与情况教师不好掌控,学生对于制作步骤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只能在制作环节反映出来,一旦对于制作步骤的理解不准确不到位,自然会影响学生作品的制作效果。对于这样的内容尝试使用白板技术进行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拓印》是三年级下册纸工单元的内容,其步骤大致分为设计图样——刻制镂空板——托纸——上色——去版几个步骤,本节课的重点掌握是拓印的步骤。在处理此环节时,我把几个步骤用图片呈现出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白板上进行拖拽,排列出步骤,然后在对步骤进行说明。因为可以在黑板上对图片进行随意的拖拽,这一点很是吸引学生,同学们纷纷举手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当一位同学排列完所有的图片后,围绕“你同意他的观点吗?”“有什么要补充的吗?”“你的想法是什么?”同学之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经过一番唇枪舌战,最后大家的观点得到统一,讨论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并总结出镂空版拓印实际上是利用图案镂空的部分进行作品的制作,镂空的效果可以刻出来、也可以利用剪纸的方法制作出来。

8-12岁儿童的注意不稳定、不持久,难于长时间地注意同一件事物,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都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交互式白板的拖拽功能,解决了学生身心发展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媒体的介入激发出学生的内在能量,学生们积极思考,主动交流实现了生生之间的互动,这样的学习不仅仅是完成作品制作本身,更难等可贵的是学生之间实现了思维的碰撞,进入了自主交流的学习状态,真正体现了课堂的主体地位。

二、交互式功能即时呈现学生所思所想,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科学的学习方法。

《刻剪纸》这一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纸工单元的一个实践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利用刻刀,设计并完成一幅阴刻或阳刻剪纸。对于剪纸的设计教材中安排了两种方法,镂空剪影法和线描法。在学习中对于阴刻和阳刻剪纸的概念学生理解的比较到位,看到作品能够准确的进行归类,但是一谈到设计,学生们就显得手足无措了。我们常说对于学习到的内容要让学生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证明了学生的学习只停在了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内容,围绕学生存在的问题,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反复研读,又制作了很多个作品后,总结出了学生无从下手的症结。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同一图案的两幅作品,找到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而引出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怎么做能够把同一个图案,设计制作成不同的剪纸效果。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还不具备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以阳刻剪纸的设计方法为例,代领学生展开学习。先让学生对比原图和阳刻剪纸的不同,让学生到白板上把不同的地方圈出来,把不同点写在白板上,并说明原因。看到自己的想法能够呈现在白板上,同学们的注意力和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快便总结出了,利用线描法设计阳刻剪纸的要点:线线相连,加粗线条。在经历了探讨阳刻剪纸设计方法的过程之后,同学们小组完成了,对阴刻剪纸设计的讨论,总结出阴刻剪纸的要点为:线线相断,设计镂空。在作品的制作环节,同学们利用手中的线描画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设计剪纸。讲评环节,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同学们互相评价了作品,对于有问题的作品,同伴间在白板上进行了改进的设计,更好的巩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解决了学生的问题。

8-12岁儿童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尤其重要,要注重①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教给孩子科学正确的思维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白板技术中批画、拖拽是最简单的功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动带动;即时呈现反例效果帮助学生的理解。

在随后的设计中,无论同学们准备把作品设计成什么效果,口中都在反复念叨这样两句话:设计阴刻要做到线线相断,设计镂空;设计阳刻要做到线线相连,加粗线条。更难等可贵的是对于如何解决问题学生更是收获了:“对比找不同,根据效果去分析”的宝贵经验。恰当的媒体应用很好的服务了课堂,对学生技术思维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支撑。

三、微视频,全面展示技术点,为活用规律奠定基础。

  儿童思维的发展上,童年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童年期的思维获得飞跃发展,进入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导的阶段,是一个质的变化。但其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思维具体形象性的束缚,尤其是三年级以下,其逻辑推理需要依靠具体形象支持,甚至要借助直观来理解抽象概念,往往是两种思维同时起作用。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两种思维成分相互渗透,进行消长变化,在发展过程中完成这个过渡。

在思维形式上,童年期儿童掌握的概念及概念的性质,逐渐从事物的直观属性中解脱出来,开始以事物的本质属性为基础,形成正确的概念。7-8岁儿童是直观形象水平,8-10岁儿童的概括能力主要处于形象抽象水平,但直观形象特征的成分逐渐减少,内在本质特征的成分渐次增多。

基于以上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在,三年接《剪团花》一课,针对探究剪纸规律这一环节我进行了如下的设计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去突破重难点。

在经历了生生互动共同探究剪纸规律的探究学习环节后学生们总结出以下几点剪纸的规律(1)在单边上进行设计加工,可以改变团花的轮廓形状。(2)剪掉两条折边组成的夹角,作品中心会出现镂空。(3)在折边上进行设计和加工,作品内部镂空。这三条规律的总结是在实践分析总结出来的,学生对于规律的认识仅停留在几个点上,对于规律的使用,有些茫然,在所有的规律总结出来后,将同学们发现的有规律于集中在同一视频中连续播放,短短的1分多钟,总结了二十几分钟的学习成果。使用视频暂停、抓取图片的功能,让学生重温了学习的要点、对学习内容进行纵向的梳理,这种对比的方式有效的加深了学生对规律的理解,也让学生对剪纸的认识有了更深层次的提高。

这一点对于学生技术思维的训练尤为重要,我们常说要知其然更要之所以然,对于教学过程的知识点、技能点的学习,同学们很是津津乐道,但是点与点之间的关联、规律性的东西,学生们却总是提炼不出来,这就需要教师适当的梳理,才可以帮助学生打通学习内容之间的关联。微视频的使用

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技术课程是北京市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是培养学生劳动技术素养、开发潜能、促进思维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技术性和创新性较强,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突出技术实践与技术与创新的课程。强调劳动技术的基本概念、操作技能、重视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创造性思维,形成正确的技术关和价值观,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目的。交互式白板在劳技课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人机互动开始,逐步实现生生之间的互动,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在自主探究、积极参与、主动交流的氛围中,学科技术素养在无形中必将得到有效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