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科研天地--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

《辅导员与队员如何设计好一节少先队活动课》(北京市教育学会论文评选一等奖)

选择字体大小:

辅导员与队员如何设计好一节少先队活动课

20129月,《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明确规定,少先队活动要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活动课,小学1年级至初中2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20131月,全国少工委六届四次全会就推进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做出部署,出台《关于推进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的通知》,要求各级少工委争取教育部门的和中小学支持,把少先队活动课普遍落实到中小学课表上;就此少先队活动课成为少先队教育中的一个新生项目,那么,如何上好少先队活动课,成为广大辅导员老师面临的新课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之后,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用于辅导员引导队员设计少先队活动课。

一、队活动课设计以辅导员对主题的深刻理解为基础

队章中指出,少先队辅导员是队员的亲密朋友和指导者,作为辅导员要在各项少先队活动中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尤其注重少先队活动课中双主体的作用。一节少先队活动课主题的产生,可能是中队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也可能是整体教育目标中的一个内容。无论如何,辅导员要在课前、课中、课后,积极发挥亲密朋友和指导者的作用,引导队员对主题进行分析、讨论,理解、设计队活动课。

想要更好的发挥指导者的作用,辅导员首先要对教育主题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的引导队员参与队活动课设计。我认为,所谓的深入理解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题的核心涵义。我们会发现,有些队活动的设计常常流于形式,只是同一层面不同内容的堆积,没有层层递减,队员不能深入理解活动主题的核心意义,或是队员在思考、讨论时出现偏差,概念解释模糊不清。由于队员的年龄、知识限制,其逻辑思维及知识结构都很有限,针对某一主题的讨论,多为关注现象,难以深入主题本质。因而,只有辅导员对主题有了深入的理解,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指导者,为队员搭建层层深入的思考框架,引导队员积极参与发挥主体作用,设计活动课的形式和内容。

1.怎么样做到深入理解

1)分析现象,剖析问题

辅导员在遇到问题时,无论是队员提出的某种现象,还是计划内的教育主题,要多问为什么。更要多引导队员问为什么。从不同层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或是诠释某一主题的含义。

下面以笔者与队员们共同设计开展的队课《Hello 对不起》为例,分析辅导员深入了解主题的重要性。最初中队小干部们开会时提出,同学们在交往中,常会有犯了错却不愿意道歉的现象。听到这种声音,辅导员首先组织队干部们进行讨论、分析,寻找解决的办法。队员提出,知错就改是从小学习的道理,这些同学认错后不愿意承认就是不诚实,不勇敢的表现……队员们对事情的分析都围绕在品行、性格等方面。并且将注意力集中在事情经过上,难以透过事件本身思考其背后的多种原因。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对事情的认识程度,便决定了其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和深度。学生认为主动道歉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懂,都应该做到,所以很容易和品行挂钩。 但其实道歉背后隐藏着许多的心理原因。对于大人来说,道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否则就不会出现成人之间,因为踩一下脚、相互碰撞了一下就大大出手的现象。所以,知道不一定能做到。仔细观察,孩子们在发生争执时,谁都不愿意主动道歉,因为他们觉得道歉就是认输。所以会发生相互僵持,或不承认自己错误的现象。那么,我们更深一层的思考,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孩子们对主动致歉没有正确的认识,或者说是没有尝到其中的好处,在他们心中“知错就改”只是一个道理,并没有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如果辅导员认识到这一点,就能够引导队员更深的认识到“主动致歉”的意义。

2)查找资料,探索实质

辅导员队对一个主题的学习必须走在队员前面,如果发现自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入,那么查阅资料,就是最好的办法。在上一个关于“主动道歉”案例中,辅导员就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途径进行了查阅。发现“主动道歉”不仅是良好品行的表现,更是一种社会技能。它不是天生就会的,需要讲究技巧,要从后天的教育中习得。另外,能否主动道歉,还受到一系列心理原因的影响,比如:侥幸心理(“如果我不认错,还有可能逃过一关;如果认错,就一定会被训或被罚。”)、害羞心理(我不想让那么多人知道我做错了。”)、倔强心理(“我根本没做错!”)、效仿心理(“别人不认错,我干嘛认错”。)等。看到这些资料,更容易解释同学们的行为了。所以,引导队员们认识、理解到这些心理现象,才能有效的改变其行为。

综上分析,辅导员要引导队员们对“道歉”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的理解,从开始的道德品行养成,引深到社会技能学习,再到挖掘、呈现问题背后的心理因素。所以在队活动课的设计中,辅导员要引导队员不断思考、理解,为活动课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队活动课设计以目标为导向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曾说过:有效的教学适于准确的知道期望达到的目标。在深入理解活动主题、了解队员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辅导员要引导队员设计恰当的活动目标,这是保证活动设计有效性的又一重要任务,目标是一节活动课设计的起点也是终点,它贯穿于整节课的活动中,所有设计内容都应围绕这一目标开展,为其服务。

1.目标的完整性

新课改提出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但规定了教学活动应该达到的最终结果,而且提出了达到最终结果的程序,对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明确、具体的指导作用。在设计目标时,围绕这三个维度进行思考,就可以完整的搭建起目标的框架。

2.目标的精准性

活动目标的内容要小而实、精而细。小而实指的是:确保通过本次队活动课就能够达到。精而细指的是:教学目标虽然要做到多维度,但内容要体现教育主题的核心概念,符合队员实际情况,切勿过多。另外,在目标的设定中应有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子目标,表明不同内容要达到的教育程度。

在目标的设定中,我们可以采用这些词汇:认识、了解、理解、掌握、深化、感受、体会,来体现学习程度的词汇。不同的内容应有不同的层次要求。这样所设定的目标才能够做到对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明确、具体的指导作用。

例如,笔者在与队员们共同设计、撰写《Hello 对不起》这节少先队活动课时,最初的目标是:通过队课了解与同伴交往时,如果出现矛盾要主动查找自己的错误并及时道歉的重要性。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反思自己言行,培养知错就改的好习惯。从目标的完整性讲,此目标缺乏技能层面的内容,其中“培养习惯”的目标对于一节课来说,也很难完成。由此我和队员们按照上述目标的完整性及精准性两个方面为参照,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目标如下: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演绎,分享体会等方式的学习,队员能够理解与同伴交往时,如犯了错误要主动查找自己的问题并及时道歉的重要性。掌握道歉的方法。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反思自己言行,深化主动表达歉意、知错就改的意识。

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理解与同伴交往时,如犯了错误能够主动查找自己的问题并及时道歉的重要性。掌握道歉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演绎,分享体会等方式的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化主动表达歉意、知错就改的意识。

新的目标从不同维度及层次做了修改,其中运用“理解”“掌握”“深化”这类词汇,尽可能准确表达一次活动课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

三、队活动课设计要充分发挥少先队活动的特点

吴凯老师在《班级与中队的联系和区别》一文中提到的,少先队活动要体现自主性、实践性、体验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因此探究性学习方式应占主要地位,接受型学习方式应居辅助地位。因此少先队活动课也要充分发挥少先队活动的特点,为队员搭建探究、实践的平台。

另外,队活动课设计要遵循队员的认知规律及心理需求,引导队员发挥主体作用,只有童言童语才能触碰队员的童心,队员自己设计的活动既符合他们的认知及心理需求,又能够调动队员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队员们现在都非常喜欢“抖音”这个软件,他们就把“抖音”视频搬到了活动课上,从设计剧本到拍摄再到编辑,队员完全自主完成,很好的展示了同学们在课间活动中的种种情况。队课上,队员们看到了自己的表现,有的惊喜、有的羞涩……这个从队员视角出发制作的小视频,深深的触动了同学们的内心。

四、少先队活动课的设计要结构清晰、层层递进

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几个部分的联系、进行的顺序和时间的分配。班会的结构,是指基本组成部分(或称环节、阶段、步骤等),不同目的的班队活动有着不同的结构形式。少先队活动课的开展形式丰富,可以是实践活动型,也可以是主题队会。在此,我只围绕主题队会中两种不同目的的活动课结构设计进行分析。

(一)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以解决或预防问题为目的活动课设计,我们可以循序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进行设计。

例如活动课《Hello 对不起》,就是用于解决学生交往时,犯了错不愿承认,常常引发矛盾的实际问题。在这节课是设计中,以队员们发现并提出的问题为切入点,引导队员从不同维度、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最终寻找解决问题的实际课操作的办法。

以下为本次活动课的主要结构:

环节一(发现并提出问题):小干部提出问题,引出主题“对不起”。

小干部是中队的领头羊,也是小小的管理者。由小干部们提出问题更贴近学生实际,队员们更容易接受。

环节二(分析问题):时事呈现,为什么要说“对不起”。

对于三年级的队员来说,都应该接受过做了错事要表达歉意、知错就改的教育,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做到这一点,通过和小干部们的谈话及资料调查,我发现,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不能深刻理解及时道歉的重要性。这也就是我在主题理解部分所提到的,队员们会认为谁先道歉谁就是认输了。因此,这个环节要让队员们理解道歉是同伴交往的重要技能,可以缓和矛盾,促进问题的解决。本环节通过两个新闻事件的对比,引导队员认识到道歉是勇敢智慧的表现,展现了个人的人格魅力。

环节三(分析问题):小队调查分析,为什么不说“对不起”

即使理解道歉的重要性,同学们有时候可能还做不到,我们就要引导同学深入挖掘不愿意道歉背后的心理原因,这是分析问题的环节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课前,小队队员已经对身边的伙伴或者家人进行了小调查,大家收集了很多的原因。在课上,队员们又进行了现场调查,深入挖掘不愿意道歉背后的心理原因。

队员们通过分析、讨论,认识到自己不愿意主动承认错的背后隐藏着多种原因,从不同角度了解了不愿意主动致歉的根本原因。

通过环节二和环节三对问题的剖析,以达到活动目标中知识层面的要求:理解与同伴交往时,如果犯了错误要主动查找自己的错误并及时道歉的重要性。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环节。

环节四:深度辨析,明确道歉“三步曲”。

在此环节,重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道歉”不是本能,而是一种社会性技巧,需要从后天的教育中习得,所以辅导员引导队员学习怎样道歉。通过“道歉三步曲”以情景剧、游戏、感受分享等方式,让队员学会有效道歉的表达方法。

第一步:换位思考,认识自己的错误

第二步:真诚的道歉,关心对方感受

第三步: 勇敢的承担责任,积极弥补错误

提供:“对不起——(承认自己的错误)——(关心对方的感受)——(及时弥补)” 这样的语言表达形式,供学生参考使用。在此过程中达到活动目标中技能层面的要求:掌握道歉的具体方法。

环节五:真情流露,我要说声“对不起”。

即便是在教室中上少先队活动课,也要注重实践性,要让队员真正从活动中有所获得,因此此环节是学以致用,在练习技能的同时,体验主动致歉对人际关系的改变以及自身的良好感受,促进本节课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要求。

以解决或预防问题为目的活动课设计。分析问题的环节,有效的引导队员发现问题的实质、根源,解决问题的环节,帮助队员有针对性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以培养正确价值观或良好品质为目的

当队活动是以培养正确价值观或良好品质为目的时,辅导员可以遵循感知、理解、辨析、激情、导行的规律,引导队员进行设计。

例如我和队员们开展的少先队活动课《我和我们》,从题目看就知道是以个人和集体关系为主题的活动课。在课前我和队干部们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查阅资料等前期准备。由于集体由个人组成,当集体中每一个人都做到最好,且能够为共同的目标团结共进时,就会成就一个优秀的集体。同理,一个优秀的集体,也会促进每一个个体更好的成长。因此他们之间最根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除此之外,团结互助是队员在集体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集体发展的重要因素。深入的理解后,制订了活动目标和结构设计。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集体(感知)

二、图片分类,概念认识集体(感知、理解)

根据本课的目标,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首先要理解“集体”的概念。因而,队员们通过观看自己入队时和大街上散乱人群的照片进行对比,总结集体的特点和概念。因而,通过前两个环节,帮助队员理解集体的含义。

三、集体研讨,深入理解集体(辨析、激情、导行)

第三个环节要引导队员从三个不同的层面,辨析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目标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意思。在实践中体会“团结能够让集体力量更大”的涵义。

1.集体有我更精彩(强调个体对集体的作用)

 引导队员在小队活动中,感知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认识到:做事认真又努力,集体有我更精彩!

.集体助我更精彩(强调集体对个人的作用)

1)车迷小队:汽车知识问答,展现丰富的汽车知识。

2)叶子小队:参与“寻找会呼吸的汽车”活动,发展主动探索、学习的能力。

3)全体队员:“未来汽车”的设计大赛,展现创意、绘画才能。

 由于本次授课的中队是我校汽博中队,此中队在汽博课程中,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实践活动,为了让队员们更深刻的理解集体对个人的作用,此环节以汽博活动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感知在汽博活动中自己的收获和成长,感受汽博中队这个集体对同学们成长的帮助。激发队员对集体的热爱之情。认识到:学知识、开眼界,集体助我更精彩。

3.团结的集体更精彩(强调集体建设)

此环节以导行为目的,让队员们通过有趣的拼车(拼图)游戏的来体验团结合作。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做到团结互助,体会团结协作对一个集体的重要性。

在以培养正确价值观或良好品质为目的的队活动课结构设计中,重在辨析环节引导队员对教育主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掌握主题的核心概念,激情环节要提升队员对此主题的认同感,以及感知、表达丰富的内心感受,以情导行,引导队员围绕核心概念找到合适的做法,并且愿意执行。

在少先队活动课的设计中,每个影响因素之间都是环环相扣,只有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正确发挥辅导员亲密朋友和指导者及队员主体作用,才能使活动课收获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