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育”遇上班级管理之 丰台一小心育班会课的实践探索
当“心育”遇上班级管理之
丰台一小心育班会课的实践探索
班会是学校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方式,而心育班会是班主任探索班级管理的重要方向和有益尝试。本学期,我校班主任老师积极参与到心育班会课的实践探索中,开启了以心育引领班级管理的新篇章,促进了班级管理的心育特色的实践探索。
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对心育班会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心育班会课不是心理课
心育班会课是班主任运用团体辅导的方法,以学生心理能力培养为切入点,旨在提升班级管理有效性的班会课(齐建芳,2021)。可以看出,心育班会课不是心理课,而是基于班级管理的目的,借鉴心理课的理念和方法,以探索更有效的班级管理方式,所以,心育班会课不能盲目地模仿或借鉴心理课,要基于班级管理的需要。
二、心育班会课的主题来源于班级管理需求
心育班会课的首要目标解决的是班级管理问题,着眼于班级建设,营造良好班风。因此心育班会课主要基于班级管理现状和问题确定主题(齐建芳,2021)。因此,我校班主任老师根据自己的班级管理需求形成自己的心育班会课。
我校低年级班主任郭慧芬老师认为,专注听讲是一年级学生需要养成的重要的学习习惯, “有的孩子在课堂上左顾右盼,或者乱写乱画,对教师的讲授看似在听,但是脑子里却在想着其他的事情,当老师提问的时候却回答不上来……” 《专注有魔力》班会课上,郭老师通过层层递进的闯关活动,充分调动学生情感,使学生感受到为什么要专注、如何打开五感,对目标保持专注、及专注的魔力效果。
同样是低年级班主任的贾慧娟老师要解决的是“课间游戏不快乐”的问题。贾老师分享:“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但是在游戏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在“捉鬼”的游戏中,有人当“鬼”被抓,被“捉妖师们”压在了地上;在“保护公主”的游戏中,有人扮“怪兽”,鼻子被“士兵”打流血了……问题解决过程中同学之间还相互指责。看着孩子们受伤,我很着急,我曾苦口婆心地劝导他们不要玩这种游戏,有危险,但是抵不住“游戏”的魅力,原来追的还追,原来打的还打。玩游戏是拦不住的,也不应该拦,可是玩“那样玩游戏”就会受伤,会引发矛盾,会破坏同学关系,甚至会引发双方家庭矛盾、家校冲突。作为一名班主任,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良好的游戏互动,以及游戏过程中出现问题如何及时制止或处理以避免矛盾升级,是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让课间结出开心果》班会课课应运而生。
中年级班主任刘金花老师对孩子们学习动力不足发愁。疫情后回归校园,学生上课时总有开小差、做小动作的事件发生;教授的内容无论是动手操作过的,还是多次反复练习的,只要变个数就仍有不明白的,说不出所以然的……刘老师通过对学生前期调查问卷的数据整理发现,孩子们能够认识到自己上课存在的问题,也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但可能动力不足,改变很难。那么,如何来激发他们学习的驱动力、让他们乐于主动地学习呢?《为理想插上翅膀》解决的就是孩子们学习的内驱力问题。
同样是中年级班主任的梁慧清老师最近处理了若干学生矛盾,比如:“一个长得很秀气的男孩子,向我告状,说:“小A一直说我的数学作业没写完。”说着都想哭了。了解才得知,不是他的数学作业没写完,而是写的比小A慢,小A就嘲笑他。”这些矛盾究其原因是学生过于唯我独尊,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却总抓住缺点不放而引发口角。如果孩子们能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这些矛盾就会消失或避免。《赞美之花朵朵开》班会课就诞生了。
高年级班主任何鑫老师解决的问题来源于家长的反应:“孩子从开学到现在,一放学就会抱着手机看,吃饭时也不离手,甚至晚上睡觉还要看。我每次阻止他,他都极不情愿,而且能明显感到他的反抗情绪和对抗心理。长此以往,我担心会影响孩子的身体,更怕他越来越上瘾。”经了解,班中其他孩子也有过度使用手机的现象。抵御手机诱惑为什么这么难?《当心!手机游戏陷阱!》这节课的警钟敲到了孩子们的心里。
同样是高年级班主任的苏彩虹老师解决的是青春期问题,她发现,进入高年级以来,有的学生认为耍酷能够赢得同学的喜欢,所以走路横着走,说话带脏字;有些同学特长表现得比较明显,有的同学表现出自信心不足;他们对男女生之间的异性关系开始津津乐道,只要见到一男一女两个学生在一齐走路或做其他事时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到早恋,开始在班内宣扬小张与小冯是cp,小王与小李是cp。这样的传言,不仅给“当事人”带来了烦恼,而且也不利于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因此,引导学生在接纳、尊重甚至欣赏每个人的个性特点的基础上,用正确的方式建立自身魅力,理解、接纳甚至欣赏青春期的自然变化,树立健康的异性交往观念,是我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魅力男生 魅力女生》班会课解决的就是这样的问题。
三、心育班会课的实施是创新的班会形式
心育班会课作为提升班级管理效能的一种新型方式,通过借鉴心理课的团体辅导理念和技术进行开展,因此,心育班会课在很多方面都区别于传统的班会形式而有所创新。
在活动流程方面,心育班会课常常包括团体辅导活动的定向阶段、冲突表达阶段、整合阶段、总结阶段。在区教研员的指导下,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采用五步骤活动:热身活动、情境创设、师生探究、联系自我、总结升华(程忠智,康菁菁,2023)。
其中,热身活动环节是采用游戏、图片、视频等方式调动气氛,引入话题;情境创设环节是利用绘本、视频、案例等方式呈现问题情境,触动学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师生探究环节是通过小组探究、全班分享、教师提升等途径促进问题解决;联系自我环节是通过方法练习、行为训练、分享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总结升华环节是以小诗、格言、歌曲等方式画龙点睛,对活动进行提炼升华。
在活动形式方面,和辩论、演讲、说理、表演等传统的班会形式不同,心育班会课主要以绘本、故事、游戏、情景剧、心理技术和工具等作为资源,进行情境创设、问题讨论、角色扮演、心理任务操作等课堂活动,激发学生体验和感悟,以达成认知、情感、行为的目标。比如:《专注有魔力》班会课中,郭慧芬老师借助于喜洋洋的动画片情境,设计了引人入胜的闯关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为理想插上翅膀》班会课中,刘金花老师创设了“学习怪”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学习路上遇到的问题。《当心!手机游戏陷阱!》班会课中,何鑫老师和学生共同创设的情景剧表演《多多的烦恼》对学生总结手机诱惑陷阱埋下伏笔。
在课堂互动方面,和传统班会的说教和灌输不同,心理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师需要借助心理辅导技术,比如无条件接纳、积极关注、倾听、同理心、具体化、自我暴露等技术和学生展开沟通和对话,老师们会更加关注情感支持,尊重孩子的感受,语气婉转亲切,这让老师们更有亲和力;活动过程中,老师们引导学生讨论的内容更加具体、明确、有效,比如“这个活动让你想到了什么?”“对你在沟通方面有什么启示?”,让老师们更有引领力。
四、心育班会课促进学生和老师的共同转变
心育班会课的实施需要老师发生理念的转变——以道德说教为主转变为促进心理能力的培养。这意味着老师能够从心理的视角观察、分析学生成长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并具有指导学生心理成长的方法和策略。本学期心育班会课的尝试给班主任老师的班级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扩展了自己教学素养的边界,学生和老师都收获满满。下面是他们实施活动后的感受:
贾慧娟老师:
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设计了这节课,如果能解决“课间游戏不快乐”的问题就解决,解决不了再想他法。下课后,我将开心树移到了班里,课上没来得及结果的学生围着我,争先恐后地“结果”。我嘱咐他们要开心呦。下第三节课,我又问问结黄苹果的学生,“你这节课间开心吗?”“开心。”放学前,我又问问他:“今天过得怎么样?”他说开心,我说:“加油,过几天就结出红果了。”
一周以来,我利用课间拜访那些结黄色苹果的学生,问问他们开心吗?舒服吗?为什么?
有的说和同学友好相处,没有受伤,没有告人状、被人告。
有的说我们是有点儿小问题,但是我们自己商量着解决了,我跟他道歉了,他说给我一次机会……(在之前,对方是不依不饶的,绝不原谅对方的道歉!)
开心果不只只是一个“结果”,而是一种对美好的期待,它在学生心中种下了尊重、关心和礼貌的种子,相信随着“种子”成长,这果实一定会又大又红!
郭慧芬老师:
第一次上心育班会课,我觉得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一年级的学生正是养成学习习惯的关键时刻,尤其是课堂认真听讲的习惯,很多时候,孩子学业不良,不是智力因素,而是上课时注意力涣散、不集中,比如:在课堂上左顾右盼,或向窗外张望,或者和旁边的同学交谈,或者乱写乱画,对教师的讲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们用整整一节课来探讨专注的方法,并把本次活动课中探讨的方法应用到平常的每一节课当中,用更具体、更具有指导性的语言提醒孩子们保持专注,不断提升他们的专注水平。这一节课受益的是孩子,也包括老师。
梁慧清老师:
同学之间平常的交谈常常会不欢而散,还会有人告状:“老师,他说我……”,最根本的原因是孩子们不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反而有很多指责。本节课后,同学们纷纷向身边的人送出赞美卡,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班中出现的赞美的声音多了。比如:班里的小A书写非常潦草,早上,他将作业本交给我时,我惊奇地发现他的书写有了进步,写字不再乱画了,而是能一笔一划地写了。看着他的作业本,只听站在他身后的小B说:“他写的字比以前好看多了。”其他同学听到后也围过来看,都为小A的进步伸出了大拇指。
一周下来,同学们传来的赞美声不绝于耳,好似同学之间的矛盾也少了不少。生活在这样的班级中,心中怎能不开心呢?
刘金花老师:
这是我第一次上心育类的班会课,虽然起步很晚,虽然过程艰辛,虽然学生较小,但当我上完这一节课后,我真得特别开心,因为我感觉我在慢慢地走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相信,我会更有信心去做好班主任的教育引导工作。
课后,看到孩子们一幅幅《为理想插上翅膀》三联画的创作,和他们聊着他们的优势、学习上的困难、自己的理想,感觉每一个孩子的眼睛里都闪着努力的光芒。
这是多才多艺的郑艾希同学的,她最大的问题就是动作特别慢,每次完成课堂练习,她总是最后一个交。早晨的练习往往要到放学时才能交。这可不是因为她不会。所以她心中的小怪物“慢动作怪”就出来了,她在介绍的时候告诉我:“刘老师,您能暂时监督我一段时间,帮我克服一下吗?你看我没交呢,就多叫着点我。”我欣然答应。这两天,她变快了,课堂练习绝不拖到课下。早晨练习也尽量在中午前就干完了。
这是我们班的钱相宇同学,不自信的他爱打篮球。他上课会走神,因为总想着他喜爱的篮球,所以他心中的小怪物就是那个影响他的“球魔”。他要打败他。当他通过努力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之后,他站上国际篮球比赛的赛场,成为了冠军。最终的比赛成绩还很有意思的用了他的学号“9”。
这是这节课最让我感动的孩子赵嘉慕。平时从不爱举手回答问题,也不怎么爱说话。今天这节班会,他打开了话匣子,谈了谈自己对课堂学习与理想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的看法。他的三连画中让我看到去年学习黑白棋后他的收获,他经常会忘记带第二天学习的东西,生活上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弱,所以他心中的小怪物是“忘带东西怪”。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教育书育人的老师。
……
看着孩子们一幅幅发自内心的画,下课后还在和我聊着自己的理想,阻碍自己理想路上的小怪物,我的内心既激动又兴奋:这样的班会适合多开,因为它可以助力老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助力他们健康、快乐、积极地成长。
苏彩虹老师:
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烦心之事,我和心理老师设计了《魅力男生,魅力女生》这节心育班会课。活动过后,小张说:说话声音小并不是缺点,这是我独有的气质特点;兰花指并不是女生专利,这是我技艺高的证明。今后我不会在意别人的眼光、言语,我要做好自己。
小冯同学分享:现在我可开心啦!我和小张一起做值日、一起写作业、一起编剧本......再也没人说我和小张是cp啦!
小王说: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特点,这种气质是从出生一刻就存在的,没有好坏之分。每一个人的特点都需要被尊重、被接纳、被欣赏。今后我再也不嘲笑小张同学像娘娘了。
班会后,我再也听不到同学们津津乐道地说谁和谁cp,再也没见到小唐“酷酷”的样子(横着走路,口吐“芬芳”),再也没听到叫小张娘娘。取而代之的是:同学们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美丽值。你看:小刘的衣着干净了,桌洞干净整齐了;小崔学习态度端正了,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了;小田见到同学有困难,主动伸出了友爱之手……
看着孩子们的变化,我笑开了花,这样的心育班会课可以多上几节!
何鑫老师:
班会结束后,孩子们都感觉受益良多,他们课间主动交流探讨。有的同学回忆了自己之前也像多多一样,有一些不好的习惯,一定要赶快改正;有的同学表示从今天开始自己要运用班会课上的好方法,争取做到正确合理使用手机;还有的同学进行约定,要相互监督、相互提醒。一个孩子在成长日记中这样写道:
“闭上眼,听着舒缓动听的音乐,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月后,我成功戒掉手机的场景。那时,因为我可以管理好手机了,我顺利地完成了作业,深呼一口气,不禁感到一身轻松,有了清楚明了的规则,我写完作业之后又开始看书,到了晚上,我找妈妈聊天,这一天过的非常充实。”
另一个孩子说:“我特别喜欢在电脑上玩游戏,一玩就是一个多小时。在我们班会课上听到过量玩电子游戏的危害,我就控制了自己玩电子游戏的时间。我还知道了“生活无序陷阱”,我做计划,让我的生活更加有序。”
学生们在成长日记中记录的自己的收获和感想饱含真情,我觉得这正是召开本次班会的意义。
参考文献:
齐建芳.班级管理视角下的心理班会性质与功能辨析.中国德育,2021,(20,),8-10.
琚婷.有效开展心理班会课实践研究.成才之路,2018,(23),11-12.
顾维红.心理班会实践研究初探[J].江苏教育,2016(48):9-11.
徐俊伍.从“心”构建班会课—心理班会的设计与实施初探[J].新课程(中学),2012(11):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