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教研天地--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

以校本研修为载体,促教师实现个性化的专业发展

选择字体大小:

以校本研修为载体,促教师实现个性化的专业发展

丰台第一小学  王艳红

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以校为本的培训,组织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已经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创新,加速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来,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思路是:“守住底线  追求特色”。在这一建设理念的指导下,学校通过不断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行为,引领教师队伍规范化发展;与此同时,广泛为教师搭建平台,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力求让老师们形成自身特色,走出一条教师特色发展之路,进一步促进整体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提升,引领教师队伍实现个性化的专业发展。

一、制定规划,完善研训体系,明确个性化发展目标

校本研修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对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成立了以教学副校长为组长,教师发展中心、课程管理中心协同配合的“丰台一小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应的校本研修工作管理措施,确保校本研修活动有序开展。

主要研修内容:

学校发展与教育管理——学校文化建设;

教师素养与专业发展——师德素养,“互动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优秀班集体创建工作,优秀班主任工作;

研修目标:

1.通过研修,增强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和归属感,进一步提高敬业奉献精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2.通过研修,建立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群体,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特色凸显的适应当代教育教学的教师团队。

3.通过研修,使新任教师尽快适应职业角色,使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骨干教师团队,促进整体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提升。。

二、着力内涵,促教师个性化发展,为特色发展提供动力

(一)守住底线,提升教师队伍规范化发展水平

以底线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连续几个学期以来,学校就作业、教案、教学质量监控等三方面的常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底线标准。以明确的底线标准,促进教师队伍规范化发展。底线标准确立的过程就是教师研训提升的过程,例如:学校开展了“课标解读测试活动”“教师集体现场备课活动”,通过研讨与交流共识常态备课的标准,出台了《丰台一小教师常态备课评价标准》,这一过程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提升了教师理解教材、独立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出台了《丰台一小作业评价标准》,引导教师做好常态教学工作;以《教学质量监控底线标准》做好过程性监控,年级组教师依据一校三址平行班级的教学质量监控的详细数据,开展教学分析。在分析学生差异、班级差异的基础上,引导教师深入分析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日后常规教学中改进方法,提高质量。底线标准建立的过程,引导教师进一步清晰了教学的要求。

常态化工作在底线管理的同时,学校更加注重成功经验的分享。在工作过程中,发现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定期在校内开展经验介绍,以成功经验引发教师运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做好常态教育工作。例如:学校邀请宋更君、刘阳、李淑华、郭丽华、张琦、刘静玲、段莲英等骨干教师就《书写习惯的培养》、《如何批改学生作文》、《粉笔字的间架结构》、《如何有感情地朗读》《如何撰写案例》等内容为教师进行了专题培训,这些老师把自己在教学上摸索出的成功经验向教师们进行分享,使教师获得了最直接的指导。

(二)多形式的培训,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水平,促进教师特色发展

1. 学习感悟,引发教师对教育的深入理解

为每位教师购买《56号教室的奇迹》《寻找安详》《教育三十七度二》等图书,引导教师在阅读中与作者对话,与自身经验对话,拓宽视野,逐步形成更为理智的教育观;组织教师观看《热血教师》《公平与正义》《生命因你而动听》等教育影片,引导教师感悟什么是教育,加深了对教育的理解。

2.分享交流,丰盈教育策略

教育叙事交流:“讲述我和学生的故事”教育叙事交流活动是学校一项传统的校本培训活动。全体教师将自己听后的感悟与思考书写下来,学校利用微信平台将多位教师的思考进行了分享。这样的教育叙事交流活动,以真实的案例作支撑,相信老师的认识不再是空洞的概念。目前,学校每月组织一次交流活动,多位教师在校内发言,部分教师已经养成撰写教育故事的习惯。

师德演讲活动:学校开展《师爱如歌,绽放精彩》师德演讲活动,以弘扬高尚师德培养教师职业情怀,坚定职业信念,启发教师们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智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

3. 精心选择培训活动,开阔视野,提升认识水平

提供高规格、高水平的培训活动。学校精心选择培训项目,积极组织教师参加高规格、高水平的培训。近两年来,丰台一小教育集团中有31人次参加国际项目培训,81人次参加全国项目培训,204人次参加市区级培训。这些高规格、高水平的培训项目打开了教师的视野,促使教师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教育工作。

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培训活动。针对教案撰写出现的问题,学校聘请张增甫和孙健两位老师来学校进行语文、数学教学设计撰写专题讲座;请特级教师刘德武老师、英语市级教研员王建平老师、音乐市级专家王祺老师来校听评课,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指导;为进一步提升教师工作效能,学校聘请了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刘翔平博士做了题为《教师效能的培养——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提升方案》的讲座,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书记、副教授班建武博士开展了《价值澄清理论》讲座,聘请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班主任高金英老师,为全体教师做题为《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做一个幸福快乐的好老师》讲座,邀请教科所刘建老师做《你若盛开 清风自来》班级文化专题系列培训,聘请北京师范大学的冯琳老师开展《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培训活动,并为教师下发《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一书供教师学习;为了更好地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提升个性化辅导水平,组织教师开展了“沙盘游戏在心理健康辅导中运用”的体验式培训活动。这些富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从多个层面为教师提供了系统、务实的指导。

4.开展交流研讨活动,为教师搭建个性化发展平台

学校进一步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开展交流研讨活动,为教师搭建个性化发展平台。学校选派教师赴英国北格拉斯哥学院、美国丹尼斯公立学校、加拿大米申教育局学习教育观察,开展教育交流活动;走进青海玉树,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工作;走进山西五台市龙泉学校,就课堂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交流活动;与教育部全国校长高级研修班、云南文山实验小学、上海嘉定实验小学、山西太原等多地的校长、教师开展互动课堂教学交流活动;承办“全国著名中小学校观摩学习活动”“全国首届艺术教育研讨会小学艺术教育观摩专场”等活动,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为不同学科的教师创设了个性化发展的机会,进一步增强了教师个性化发展的信心。

5.分层培训,为教师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

为提升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效性,学校遵循教师个体发展的阶段性,依据教师个体发展需求,尝试为教师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分层培训活动,促教师实现个性化的专业发展。

青年教师——实操培训:青年教师的成长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学校的人才培养打下重要的师资基础。学校分别召开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青年教师读书沙龙活动、青年教师案例撰写培训活动、案例研讨活动,进行了如何进行教材解读培训活动;开展了粉笔字、朗读等教学技能的培训活动,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给予他们专业成长的动力。

骨干教师——课题引领:骨干教师是学校特色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引领者。学校着重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促进骨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于骨干教师,学校的要求是:善管理,成效好;有专题,经验实;能带徒,有变化。我们认为,对骨干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使用上,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使这些优秀的骨干教师在其自身作用发挥的基础上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断实现骨干自身的再发展。因此,学校在专题讲座、专项培训、案例交流、教育论坛、课题研究等教育教学活动中为骨干教师搭建了展示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了他们在校本研修中引领与指导作用,进一步促进骨干教师形成自身的特色。

例如,在学校开展的“互动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中,以骨干教师为核心力量,共确立了18个子课题,深入开展“互动课堂”教学研究活动,进一步推动了互动课堂教学研究走向深入,促使教师对学科教学形成个性化的理解。

组长工作——交流研讨:组长是年级组、教研组工作的核心力量。教研组的健康发展与组长工作的带动性、凝聚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组长如何结合学校的重点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年级工作,引领年级组健康发展,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学期初召开教研组工作交流会,交流工作设想;学期末召开总结会,总结学期工作,展现各个年级组的工作成效,倾听组长工作的心声,在交流中探讨教研组(年级组)工作的有效方式。

班主任工作——工作室引领:学校骨干班主任工作室结合教育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展开研究活动,骨干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就《小学生评价手册》的使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特色班级建设等内容召开研讨会,发挥骨干引领作用,提升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一些骨干班主任以其自身的研究进行着特色班级的建设。

(三)以课题研究为带动,促教学形成教学思想

课题研究是形成教师教学思想、提升教师研究能力及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形式之一。

1.以“创互动课堂”为引领,开展全员性的课堂教学研究

201110月,学校请到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全国语文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奖教师张龙来校执教《老人与海鸥》。当时让年级组推荐班级参与这次活动,结果课堂上张老师费尽心思,然而学生参与的热情始终不高。这次活动让我们意识到这不是张老师的问题,而是我们平时课堂关注学生学习状态不够出现的问题。

随后,我们对在四年级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了调查,一组调查数据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课堂中怕自己说错的

20%

不愿意在课堂中发言的

23%

认为课堂是优秀学生的,自己没有发言权的

23%

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挑战性,不愿意回答的

15%

能够在课堂中愿意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的

19%

透过数据,我们对学校整体教学进行了细致地分析,一致认为提高师生参与课堂教与学的积极性是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学生公民素养的关键所在。我们的课堂必须改变。

带着这样的思考,学校于20123月确立了《创“互动课堂”,探索具有公民教育内涵的课堂教学方式》的课题,以课题研究为带动,开展了全员性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互动课堂”教学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 全员学习研讨,初步理解互动;人人课堂实践,研究中感悟互动;教研组展示交流,呈现研究成果;分层梳理提升,分享研究智慧。

互动课堂的研究取得了以下的成效:

1)深化了对互动课堂的认识

l  理解“互动课堂”

我们的课堂倡导的是“互动”,互动的理解不仅仅是学生个体单纯的“动”起来了,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碰撞、共同提升的动态发展的过程。

“互动”课堂希望呈现出师生积极参与思考,善于倾听质疑,乐于表达交流,体验分享共促的一种教与学的状态。

l  梳理出互动课堂六种教学策略

情境导学策略:故事、游戏、生活情境为课堂创设了宽松的互动氛围,激发了学生互动参与的热情。

问题导引策略:教师设计有思维价值的、挑战性的、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互动。

    自学交流策略:独立思考是学生互动学习的基础,可通过导学案和小先生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提高互动的效果。

倾听质疑策略: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在倾听的基础上随时将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疑问表达出来,大家在相互补充、肯定与否定中达成共识这是互动课堂的较高境界。

小组合作策略: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了大班容量学生参与的问题,同时在同伴互助中提升了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评价激励策略: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学生的肯定性鼓励,都是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动力。

l  出台了《互动课堂评价标准》

充满民主的课堂意味着尊重、平等等观念浸透之中,意味着理解、宽容、协商、激发等行为出现其中。因此,我们把这样一种追求的课堂状态物化为《丰台一小互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附后),以出台这样的标准来引导老师们开展研究。《评价标准(草稿)》将尊重、平等的观念表述在教学过程的评价内容之中,引导教师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体现了对教学方法的关注;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l  初步形成了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在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初步探讨形成了以学生思维发展为核心的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放——问题开放、个性释放、身心解放

引——尊重认知、顺学而导、引至方法

悟——主动思考、分享理解、准确表达

升——问题解决、情智相融、思维发展

这是粗放的模式,更是贯穿于课堂的一种理念,一份期待,它将支持我们的研究继续深入下去。

2)专题思想有效提升了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开展的互动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中,教研组围绕专题开展研究,群策群力,优化教学方式,一些教研组研究比较深入,使问题解决有了策略。

例如:《有效提问提升课堂互动性的研究》是二年级数学组的研究专题,过程中老师们分工记录课堂中授课教师的每一个问题,课后研讨时从问题数量、质量、是否能有效引导等方面分析老师的提问,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预设,最终梁慧清老师执教《实际问题》展示课,课上语言简练,问题准确,学生积极参与取得较好的效果。

3) 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明显改变

l  从关注知识向关注学生转变

互动课堂的研究促使教师更加聚焦学生的发展,努力思考如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五年级语文学科汇报中,老师们这样说:“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及学习方法是什么?学生学习的障碍是什么?我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所提升,让学生获得发展?……我们就是在这样不断的思考与追问中,进行着教学研究。这些思考与追问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提升。

四年级数学学科汇报中,老师们说:“要真正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更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老师们的思索与追问中,我们感受到教师关注学生的意识在逐步增强。

l  探索更加开放、自主学习方式的意识在逐渐增强,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

开放、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关键。在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引领下,很多教研组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如:五年级语文组老师在《奇异的琥珀》一课中以“琥珀奇异在哪里?”为开放性的问题引领学生进行学习,开放性的问题给了学生更加广阔的探究空间;对于“琥珀形成条件”部分的学习,老师们以下三个步骤做的扎扎实实,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读概括,填写卡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自主归纳能力;“小组交流,梳理总结” 在合并删除形成条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倾听、思辨能力;“班级讨论,达成共识”通过小组与小组的讨论、争辩,明确了概括方法,培养了概括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组织讨论,适时点拨,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

六年级数学组老师在执教《黄金比》一课时,设计了“创设情境——发现美”“动手实践——探索美”“欣赏拓展——感悟美”“学以致用——应用美”四个教学板块,设计了操作、计算、观察、发现的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学生思维活跃,理解深刻。

4)学生的学习态度与精神状态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改变

在一些研究课上,我们能够感受到民主、尊重的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安全的课堂。学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师生、生生之间产生了愉快的情感沟通和智慧交流。

“互动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使我们的课堂发生了改变。在承担的区级公开课、研讨课及区级“师慧杯”教学评优等多项活动中,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互动课堂”的教学研究活动让我们对课堂具有了独特的认识。

2.课题研究,提升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题研究提升了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

目前学校以市级课题《实施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贯穿学校整体工作,相继成立了“六小”公民教育子课题研究:创“互动课堂”,探索具有公民教育内涵的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公民教育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完善与管理的研究;构建多元评价机制进一步提升师生公民素养的研究等。

此外,学校先后参与并承担了《探究式小队活动的实践研究》《基于微课运用交互媒体促进课堂互动性》2项国家级课题;《小学生写字达标指导训练与评价方法的研究》《三小雏鹰建言行动”培养创新人才的课题研究》《小学语文比较阅读教学研究》《小学音乐识谱策略的研究》《首都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实验研究》等6项市级课题研究;在区级层面立项的课题共计30项,涉及了11门学科,学科覆盖面达到90%以上。

学校每一学年组织科研课题成果交流活动,市级课题、区级重点课题在学校进行交流,区级一般课题、校级课题在年段范围内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机制促使教师用研究的思路解决问题,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想,使教学具有了独特的风格。

课题研究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效,学校承担了主题为《课题引领实践 研究深化公民教育》丰台区十二五科研视导展示交流活动,微课互动教学区布点课观摩研讨活动,北京市写字教学研讨会活动,召开了丰台区综合素质评价现场会,展示了多位教师的课题研究成果并得到好评。

(四)实施课程建设,提升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水平

围绕公民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学校构建了以能力训练为主线的校本课程体系,倾力打造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是面向全体开设的必修类课程《公民教育》和面向个体开设的选修类课程;隐性课程包括:典礼仪式、主题活动、每月一节。

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之前,我们可以说学校教师队伍中藏龙卧虎。虽然学校在努力注重人力资源开发,用人之长,但是受课程体制的限制,很多教师没有用武之地。随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入,为老师们的潜能发挥搭建了平台,一大批老师的特长作为资源被开发利用。伴随而来的就是教师的专业得到了个性化的发展,专业水平得到了提升。

1)个性化的专业发展,形成了特色课程。随着校本课程开发的不断深入,老师们依据自身的专业开发了多项特色课程。由最初的只有个别人能开发课程已经发展到团队开发,其中有的老师已经和他人合作出版教材。学校的公民教育、木偶艺术、机器人创新科技等多项课程被评为了丰台区精品课程。

2)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提升。课程开发的过程是教师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从选择课程到论证课程的可实施性;从撰写课程方案到进行每一讲内容的斟酌;从最初的设计到实施后的反思调整……老师们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了研究能力。

三、初步实现教师队伍整体化、个性化的专业发展

扎实的校本研修活动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发展,初步实现了教师队伍整体化、个性化的专业发展。

(一)学校办学特色凸显

学校坚持走多样化特色发展之路,公民教育办学特色凸显。近三年,学校集体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心育教育特色校、“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称号、全国艺术教育特色校、示范校称号、全国2013年度最具国际化的学校称号、获得2014引领北京教育的品牌小学、北京市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先进集体、北京市基础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校、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等全国、市区级奖项共计94项。学校报送的《“六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与探索》课题成果获全国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并编入《教育科研成果蓝皮书》。

校本研修活动形成了教师发展共同体。学校小学英语教研组获得“教学探究与实践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荣誉,音乐教研组获丰台区“教育创新工程”先进班组。

(二)促进了教师个性化的专业发展

1.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得到提升

多元的校本研修活动,为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搭建了平台,激发了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学校成立了ipad教学研究、写字课题研究等多个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均是自主报名参加;休息日,多位教师自主报名参加了“魅力教师,经典课堂”等教学观摩活动;市区级教学竞赛、校级观摩课、研讨课等教学活动,我校均采取教师自主报名与学校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次活动老师们积极报名参加……正是多元的校本研修活动为教师的发展搭建了平台,使教师获得了发展的信心。

2.形成了“合作研究  和谐发展”的教师研修共同体

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教师们逐渐具有了合作共研的精神,很多教师的做法令我们感动:英语组以“白板互动研究”为带动,全组教师积极参与,探索英语教学使用白板互动技术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周洋波老师作为一名党员主动承担了二年级语文研究课的组织工作,他带领组内三位教师研读教材,安排与主管领导说课,指导组内年轻教师上课,充分发挥了老教师的引领作用;六年级李桂玲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掌握的电子白板技术向组内老师传授,为老师的课堂研究提供了支持……这些老师都是在用自己的经验自觉地指导教师用更好的方式展示教学思路,极强的合作意识提升了教研组的凝聚力,形成了“合作研究  和谐发展”的教师研修共同体。

3.教师队伍整体专业能力得到提升

1)骨干教师的数量不断增加

 

市骨

区骨

区青年新秀

校骨干

2012

6

19

4

21

2014

2

47

6

18

其中4名市级骨干教师被输送到兄弟学校担任教学干部工作,更大范围的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2)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在丰台区第七届师慧杯教学评优活动中,36人获奖,其中9人获一等奖;在丰台区第四届创新杯教学评优活动中,22人获奖,其中9人获一等奖;多位骨干教师、特色教师在区域内教育教学形成辐射或带动作用:代淑娥等8位教师在全国教师继教活动中进行讲座;吴晨等19人次教师在丰台区班主任工作中分享经验;共有78人次教师承担市区级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教师的教学成果在各级评比中获奖,且获奖数量逐年增加。

2012.12015.7    教师论文、案例、教学设计获奖统计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全国

18

2

1

市级

98

118

176

区级

137

131

222

3)部分教师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孔晓燕老师的科学课形成生动、活泼、严谨、注重学生发展的教学风格;李萍老师的语文教学则呈现出了“情智相融”的特点;部分教师的班级特色凸显,罗韶媛老师“班级名片管理”,苏彩红老师创建“彩虹班”,黄海英老师创建“繁星班”,张立军老师创建“汽博班”等班级创建在丰台区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期待着,校本研修活动的深入开展,促使更多的老师获得个性化的专业发展,形成自身的特色。

 

    教师队伍发展要植根于扎扎实实的常态工作,要依托于教师的自主发展,要承载于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近几年学校校本研修活动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然而随着学校办学特色的不断深化,还需要一批专业能力强、有特色的骨干教师。我们还需要发掘教师特点,运用更加科学、完善、有力的管理方式,更加多元多维的校本研训活动提升骨干教师特色发展水平。打造名师,形成一支专业能力强、在市区具有影响力的特色骨干教师队伍是我们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