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科研天地--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公民素养发展平台建设与应用的研究》研究报告

选择字体大小: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公民素养发展平台建设与应用的研究》研究报告

丰台第一小学   

课题负责人:殷楠     

研究报告撰写人:张红英

一、课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我们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学校结合自身的软、硬件条件、结合学校的办学宗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中国情怀 国际视野的公民,确定了我校的研究课题为:《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公民素养发展平台建设与应用的研究》的研究。

公民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实施,各校基本处在初步阶段。但我校自2002年起开展了“六小”公民教育,历经十多年的研究,确立并形成了“六小”公民的教育内容及评价标准,取得一定的研究效果。在此基础上学校从公民道德教育到公民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中国情怀 国际视野的小公民,促使公民教育不断走向深入。

而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已经进入到数字化信息时代,学校也将在原有公民教育的基础上,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立足学校实际,借助信息化方式的优越性,逐步构建学校的数字化校园系统,为让学生成为“具有中国情怀 国际视野的小公民”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课题的界定:

数字化的校园: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使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构建具有公民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探索具有公民教育内涵的课堂教学方式,完善具有公民教育特点的课程评价方案,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要和整体素养的提高,在“六小”公民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公民;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学校特色的进一步完善。

学生公民素养:构建数字化校园,让数字化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效运用到教育教学,更好的创建公民生活,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提高学生公民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为会参与、懂尊重、负责任的好公民。

学生发展平台:着力通过课程选修平台与学科优质资源的建设,更好的整合教师与学生资源,为学生学习搭建起一个良好的数字学习平台,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易于促进学生“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力与眼界的培养与熏陶。

三、研究的内容: 

研究以师生的内在需求、教育教学的实际运用为核心,构建丰台一小数字化校园,形成学生公民素养发展的平台,让数字化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效运用到教育教学,更好的创建公民生活,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把学生培养成为会参与、懂尊重、负责任的好公民,提高学生公民素养。

让数字校园真正发挥其功效,以推进课程改革深入发展。构建我校数字化校园环境互动教学的研究,探索具有公民教育内涵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尊重,勇担责任公民核心素养;通过构建我校校本课程的选修平台,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学习,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让学生在选择中懂得珍视,并付诸行动,逐渐形成独立、自主、持之以恒的个性品质。

此外学校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还将实现办公数字化,校际间网络课堂教学直播、考试系统数字化、科研数字化、远程会议等,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共享、评价结果的数字化,促德育、教学、科研整体评价更科学合理。

最终通过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要和整体素养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四、研究过程及效果: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首先是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学模式的变革,其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硬件建设、资源开发、多种应用系统的建设等。为此,我们注重学习理论,并将全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在全体教育者、受教育者的日常工作中。

学校不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为丰富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基础,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学校聘请了内蒙古师范大学李龙教授到学校作专题报告,聘请区信息中心领导进校指导;派专人多次参加区级数字化校园的培训及会议并聆听了北师大教授朱京曦的讲座培训等,为学校的课题研究活动建构充实的理论框架,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不断内化,增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意识和能力。

健全组织,统一管理。为增强学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力度,我校及时构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三个层面的管理体制:即:①领导层面:由校长、分管副校长、专职教师等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整体规划协调。②管理层面:教导处、教科室和总务处等部门按各自职能,突出抓好教育信息化的推动工作。③参与层面:全体师生成为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参与者与使用者。

(一) 整体构建,硬件先行,营造校园数字化环境

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已在一定硬件建设的基础上,进入系统建设阶段。

1.网络全覆盖。学校各校址校园网均已经覆盖,每个办公和教学场所均有网络终端模块,只要将计算机接入即可实现高速上网。同时区信息中心在2013年为我校投资建设了校园无线网,形成了校园任意角落的无缝覆盖,为下一步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

2.媒体全覆盖。重点进行了学校服务器和电脑的配置;液晶书写屏、电子白板等多媒体的系统,已经覆盖到教学班和办公室。

3.资源库建设。在数字校园的建设中,将完善学校资源库的建设,通过整合各种优质的教育资源,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建立资源库,学校2010年以来学校自己录制的视频就达236节次。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校园管理现代化。同时加强视频点播系统资源建设,争取将学校的所有视频资源数字化、方便教师查看,便于备课,使数字资源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二) 数字化环境下教学,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尊重,勇担责任的公民核心素养。

1. 实施校本课程选修,培养 “会选择、主动参与”的小学生公民素养。

在课程建设方面,构建校本课程选修平台,形成自主的课程,让学生学会选择、懂得珍视并积极行动,主动的参与学习。

课程选修通过网络进行。围绕学校公民教育核心价值追求,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积极挖掘学校、教师、社会资源,为学生开发准备了八十多门选修校本课程。学校构建了校本课程网络选修平台,并把相应的课程资源提前放到网络平台之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在网络平台上从备选课程中依次选择三门校本课程,完成学生个人选课环节。学校校本课程实行双向选择制,在学生选择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将依据开发课程的限定名额和学生的表现,由任课教师反向选择,最终形成上课的班级。

学生在校本课程的选择时,倡导学生珍视选择的权利,正确地认识自身所长,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和学习。校本课程的选修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尊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在选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了选择,学会了在选择中懂得珍视,并付诸行动,逐渐形成独立、自主、自律、持之以恒的个性品质。

在学生进行网络选择校本课程时,学生慎重地写下了选择的顺序,这种体验、这种感悟的价值可能会远远大于孩子在选修课上所学知识与技能对他的影响。有了选择的经历,孩子才会懂得选择的重要,才会面对问题做出慎重的思考,独立的人格以及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才会在实践中逐渐形成。

选修课外活动经过前期学校整体设计、教师课程申报、学生选课、教师选人组班以及外聘教师的聘请、看班教师配备等环节的细致筹备,面向全体学生经过师生双选最终共形成羽毛球、围棋、象棋、摄影、建筑模型、声乐、舞蹈等近百门选修校本课程,稳步实施三个学年度,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发展、逐步提升。

 

2. 互动反馈--白板教学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小公民素养。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利于教师发挥导学和助学的作用,利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他以其独特的交互性、趣味性和丰富的表现力、感染力,极大地推动了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等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感知知识的生成过程。通过白板互动反馈,学生通课上活动的亲身参与,调动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小公民素养的形成。

课堂反馈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在传统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主要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学生听课时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况。由于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讲解上,上课回答问题的人数有限,学生的表情与心理活动有时又不一致,诸多因素,使得教师在课堂上获取的反馈信息量少,可靠程度低,对吸收到的有限信息也难做适当而及时的教学调节。利用互动反馈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在课堂环境中运用互动反馈技术以及相关互动网络的支持,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反馈。使教师可以关注到全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对课堂教学(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进行调整,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另外互动反馈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它的互动性使学生们更加关注学习,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与兴趣。

我校美术教师于艳在执教《小花猫在睡觉》一课后这样谈到:借助白板实现的互动教学,关键是在“动”。动,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以突破教学重难点为目的,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通过行为的动使个体的思维动起来。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发展。这意味着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把抽象的内容变为具体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东西展示给学生,关注学生的感悟。因此我对原来的教学进行了如下调整:由学生到讲台前面来亲自动手在实物图片上描画出小花猫睡姿的轮廓,底下的学生都对画的学生很羡慕,当一个学生画完头和身体时,老师便问:谁愿意给他画上四肢,这时下面的孩子再也坐不住了,争先恐后的举起手来,着急着要到前面来补充,课堂氛围达到了高潮。简单的一句追问,几笔添画很好的达到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互动。学生在经历过自己在原有小猫图片上进行绘画的基础上,已经掌握了不同睡姿的画法,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画出不同的睡姿,不再是仅仅依靠教师示范的画法了。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而且还说明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和教学方式巧妙的结合能够达到很好的课堂互动,更有效的解决教学重难点。

学校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师在教学研究中不断积累,也取得了点滴成绩。于艳教师执教的《小花猫在睡觉》一课在全国微课课题会上进行现场说课;陈军撰写的论文《利用互动反馈技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获全国一等奖;于艳撰写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一文分获获北京市三等奖、区二等奖等等。刘田等八名教师执教的课例在全国白板大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

3. 尝试微课研究,激发教师研究的热情,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主动参与的公民素养。

微型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来讲的,它具有目标明确、时间短、内容精炼等特点,是日常教学方式的一种选择。当前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创造了适合网络学习和移动学习的环境,使得微型学习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学校初步进行了微课研究的尝试。教师结合学科特点进行了微课的设计,执教于课堂。先后有语文、数学、英语、美术、心理、劳动、品生、音乐学科的二十余名教师进行了互动微课的探索与尝试。课上交互式媒体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了教学方式,促进了课上师生的互动交流。互动微课的研究为教师教研搭建了平台,激发了教师研究的热情,促进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实践后各有收获,各有感悟。如:樊雯雯老师录制了《圆面积—极限思想》这一微课后谈到:在圆面积教学中,圆面积的公式推导的难点是“化圆为方”,而极限思想是解决这一转化问题的思想核心。不管是课本上的“分拼”法,还是用外接正多边形或内接正多边形的推导方法,,它们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因此在圆面积教学中,“极限思想”是打通“化圆为方”教学瓶颈的法宝,所以我利用几何画板来渗透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了从无限到极限的过程,感悟了极限思想的巨大价值。并且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产生了根本的认知蜕变,最后学生很自然得体会到这是一种用“无限逼近”的方法来求得圆面积。学生有了这个基础,到将来学习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时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这种办法,从而再一次加以利用解决问题,在不断的应用中学生的极限思想会潜移默化地形成。本节课上完后,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所收获,而且触动了学生的心灵。课下,学生跑到我的跟前,对我说:“樊老师,我认为您应该教大学去。”听了他的话,我当时一愣,说“为什么呢?”“老师,我没有想到数学还可以这样学,我一直认为小学数学只要知道结论就可以了,并不用知道过程是怎么得来了。通过今天这课,我发现数学真有意思,原来点、线、面之间也存在着关系。点越多会越来越接近直线啊。这不都是大学学生该学习的吗?”听了学生的话,我感到很高兴,学生在这节课中,真正学会的不是知识,更领略了数学思想。这种数学的极限思想,为他今后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并且学生也对学习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这就是此微课成功的地方。

顾磊老师在录制微课《奇妙的气》后谈到:二年级小学生的普遍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发展,而且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一堂课讲授三个抽象的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而微课恰当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可以把三个知识点分开讲。比如我录制的这节《奇妙的气》只讲了“空气的压力随着流动速度的加快而减弱”这一个知识点,重点更加突出。只用不到10分钟的时间讲这一个知识点。只需要学生集中不到10分钟的有意注意,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英语的樊雅娟老师这样感悟到:在设计、录制微课程的过程中,自己对微课程也多了一份认识和了解:微课程能化繁为简,整节课重难点更加突出;重学习方法,让学习更有针对性;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方式也是生动有趣,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声音的资源,调动学生视听说多感官参与,让课程趣味十足。学习任务相对较轻松,想什么时候学习,就什么时候学习,在短短的几分钟里融入了知识的精粹,学习起来更加高效。

4. Ipad教学实践,形成民主、尊重、求知的课堂,让学生能交流,学会沟通

基于信息时代的发展,人才培养的需求、基于课程改革的趋向以及学校公民教育的需求,学校开展了基于手持终端的云学习方式的互动课堂教学研究。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否有效,取决于是否在恰当的教学环节使用,使学生完成某些用其它方法难以做到的事,在高水平完成既定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渗透获取信息技术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从而推动传统教学结构的变革,提升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丰台一小ipad教学研究活动始终以“把握学科特点  突破传统方式  助力互动课堂研究”为思路,力求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优化传统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升互动课堂教学研究实效,形成互动的课堂,尝试通过数字化先进技术介入,拓展课堂学习模式。形成民主、尊重、求知的课堂。让学生能交流,学会沟通,具有开放的心态,具有融通的能力。

研究初期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探索在移动终端支持下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深度融合,增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在实践中有了如下几点感受:1.转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为互动交流提供保障。“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片、视频、文本和声音信息,这些教学的资源可供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感悟,为互动交流深化理解、提升能力提供了保障。2.转变教师教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要进行一定的讲解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这种单项灌输的方式,缺少思维积极主动的参与,会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感受到乏味。而在“一对一”的数字化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信息,使学生的思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3. 转变学生学的方式,让学生互动活跃起来。“不动笔墨不读书”已经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遵循的学习方式之一。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出示了思考题后,学生便自主批画阅读,教师只是通过行间巡视,了解部分学生自读批画的情况,更不要说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评价。在“一对一”数字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批注、阅读的感悟与理解上传到班级讨论平台中,让学生围绕实例进行实实在在地讨论,从而实现师生、生生间进行互动交流。

例如:在何鑫老师执教的语文课上,iPad的使用能够利于学生开展自主的学习活动,ipad移动终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习作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所需的习作材料,也可以反复浏览并选择符合自己写作需求的信息内容,实现了个性化的学习。ipad论坛平台使互动交流的实效性得到增强,是本课的一大亮点。课堂上,ipad论坛平台为师生创设了良好的互动交流环境,学生在平台上自主选择习作进行阅读,并及时把阅读的感受进行分享,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第一时间了得到同学的反馈意见,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阅读收获及同伴的意见及建议,进行二次修改后实时上传,展现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学习过程。软件提供了强大的交互功能,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去探究,有信心和同学分享,有兴趣表述自己的观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了学生互动交流的实效性。课堂上,教师运用网络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全程的监控,准确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程度,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引导讨论交流,使教学的引导更具实效。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写法迁移、交流分享、修改完善的实效性。

(三) 数字化环境下,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懂得尊重,勇担责任的小公民素养。

1. 开展信息网络环境下的主题教育与实践活动。

学校心理教师组织学生结合区里活动,主旨开展网络环境下的主题教育活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争当网络时代的好学生。利用假期,学校先后开展了《我的梦想》、《传递正能量》和《重要他人我感激》的主题活动。

例如:2013年寒假期间,学校组织五年级学生积极组织了《传递正能量》主题活动。开学初,为了最大化地发挥此活动的教育意义、让全校师生都感受到此主题活动带来的正能量,并使此活动与学校开学初更加严格贯彻六小公民教育的目标紧密结合。在假期网络跟帖活动的基础上,3月4日学校举行了“快乐传递正能量”主题活动。在国旗下,2400多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中,现读五年级的小主持人用活泼、亲切的话语拉开了活动序幕,共有4名同学流畅地分享了带给自己正能量的感人故事,他们自信的表现赢得台下阵阵掌声;短小而精彩的校园小品《校庆的礼物》更是让全体师生凝神静听,带给大家快乐的同时,更带来了深刻的思考:践行六小公民内容也是一股强大的正能量,这股正能量能让我们的学习生活更美好,能让我们的母校更美丽。校园小品充分激发了同学们的责任感,使他们更明确地认识到自己与母校将要发生的一系列大型任务及活动的关系,知道了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迎接这些大型活动,深刻地感受到丰台一小的美丽在于每一位同学的实际行动。

2. 学生体检数字化

学生体检也随着区域的推进,形成了学生体检信息数字化,学生不在手持纸质体检卡进行体检,教师不再做将学生体检信息手录到软件中的重复劳动。两年来体检学生只要手持自己的学籍卡,每完成一项体检进行刷卡,数据会直接上传到计算机。之后通过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信息网,家长可以随时调看到学生的体检信息。学校也可以通过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信息网,查看学生各项指标是否达到中小学生的要求,以便对学生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

3. 学生体质测试数据数字化

四年以来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也调整为数据信息化。学校前期配备了体质健康测试仪,测试准备期学校体育教师先将学校所有学生数据传输到电脑中,学生在仪器上只接操作,分别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座位体前屈、台阶试验的测试,通过仪器可以直接算出学生体质相关数据,便于对学生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十分方便快捷。学生体质测试数据最终上传到北京市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服务网,各级部门也可以通过网站查看学生各项指标是否达到小学生的要求,以便及时有效的了解、监控小学生体质。

此外,学校的管理也正逐步走向数字化。学校会议安排以及通知下发的电子化;教师及学生的cims数据系统的完善与使用;学校财产管理系统的建立与使用等等。 例如学生学籍管理的数字化:在校的每一个学生信息都从入学初家长及教师先后进行网上信息的录入,建立起学生电子化学籍信息,并随着每学期综合评价数据的逐步跟进,形成学生的电子学籍档案系统。学生的转入转出也只需网上的操作即可完成,方便快捷,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学生的基础数据又方便的服务于教育教学及学校的管理。

教师在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进行公民教育的不断研究与实践中,两年来也有了点滴的收获。校长殷楠撰写的《实施公民教育实践研究》研究中期报告获北京市一等奖;何彩琴撰写的《在网络环境下 构建三维复合教学模式 开展主体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获北京市一等奖;陈军撰写的《利用网络在线教学模式,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获北京市二等奖;张红英撰写的《以少数民族主题式的探究学习为载体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网络搜集资料>的教学思考与设计》获北京市三等奖;樊雅娟撰写的《充分开发多媒体资源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一文获北京市三等奖;刘净撰写的《探索培养国际视野小公民的新途径的研究》获丰台区一等奖;田晓倩撰写的《分析问题本因,规范学生行为,做合格六小公民》获丰台区一等奖;李慧撰写的《基于网络环境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研究报告》获丰台区二等奖等等。

 

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原有公民教育的基础上,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立足学校实际,借助信息化方式的优越性,构建并逐步完善学生公民素养发展的平台,整体提高工作效率,为学生公民素养的培养,为教师的良好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而服务,促进学校的办学迈上一个新台阶,促进学校特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