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心灵驿站--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

是吗?对不起

选择字体大小:

 食堂里,同学们都在用餐,突然孙不满地朝对面的顾说:“你踢我干嘛!”顾立刻不乐意地否认:“我哪有踢你!”孙噘着嘴不说话了,继续吃饭。我偷偷低头看了看桌子下面:狭窄的空间里,顾翘着个二郎腿,一晃一晃的,而其他同学的双脚都端正地放在地面上。如果孙真的被碰到了,顾的嫌疑最大。突然,孙又冲顾怒声喊道:“你再踢我一下?!”语气中明显带着威胁的味道。顾一脸无辜,也毫不示弱地回应:“我怎么了?”这音量完全超出了公共场合的文明规定。但此时是吃饭时间,并不适合处理问题,我对顾说:“把你的腿放平!”听我这样说,顾反而不服气地向我告状,说:“老、老师!我哪有碰他!……我、我吃饭好好的,他就说我!……”话语一长,他有点口吃的毛病也显露出来了。看他磕磕巴巴为自己辩解、一副不愿承认的样子,我心里教育干预的警笛又被拉响,这是一个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家伙,这种小事情又没有实拍的证据,怎么办?盯着他看了片刻后,我耐着性子坚定地问他:“你选择吃饭?还是处理事情?”顾不说话了,低头吃饭。

大部分同学吃完饭回教室了,顾也吃完了,在他收拾饭盒时,我悄悄地假装从他身后走过,手臂故意碰了他一下,他立刻不满地回身,可能是想要质问,但一看是我,话又收了回去,继续收拾饭盒。我返回,问顾:“刚才是不是我碰着你了?”
顾说:“是!”
“我只是从你这里经过,没有注意到碰到了你,我要是说没有呢?”
顾不说话,我继续说:“平时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不小心碰着了别人,自己却没有在意?”
我耐心地等着顾的回答,他终于开口了,低声说:“是。”
“我刚才并没有在意碰着了你,如果你对我说:‘你碰着我了!”我一定会说:‘哦?是吗?对不起!’你会有什么感受?”
“我会说‘没关系’。”
“你会觉得,这是我无心给你带来的小麻烦,你不会计较,心里也会感到很舒服。”
“每个人可能都会无心地为别人造成一些麻烦。比如在你敲着二郎腿一晃一晃的时候,就会碰着别人。但是当孙对你说你碰着他的时候,你是怎么说的?”
“我说我没有。”
“在你看来,我没有意识到我碰你,那就不是我碰的,你在冤枉我,对不对?但是经常会发生一些你自己都不知道的对别人的伤害。这时候如何反应,才会使问题更好地解决?”
顾低声说:“向他说对不起。”
“我希望你会说:‘是吗?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好吗?”
顾点点头,说:“好。”
事情处理完了,我却陷入沉思之中。不止一次,我看到同学们因类似的小问题而升级为大矛盾,行走中撞掉了别人的笔,面对别人的质问毫不示弱;一抬胳膊碰着了别人,也毫不客气地对别人说:“我哪有!”如果对方不计较还可避免一场争执,如果对方强势一些,一顿争吵甚至动手就上演了。
为什么很多孩子不愿意主动承认自己的无心过失呢?也许是由于他一贯不习惯于用表示歉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还是由于倔强心理?自己没有实实在在看到的现象肯定不是我做的!
其实,承认自己的过失是一件很难的事,它意味着承认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失败,而有些人比如自尊感低的人又容易把“这件事失败”(事件评价)和“自己失败、自己不好”(人格评价)画起等号来,感觉自然会非常不好,心理内在的自我防御机制也自会启动,不承认过失的存在;况且在有些情况下还要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更需要勇气。
表达歉意是人在社会化进程中获得一种重要的生存和交往技能,它是控制自己情绪的好办法。面对别人的质疑,一旦情绪不佳,就只顾着宣泄自己的情绪,即使伤及无辜也不知,更不用说与人沟通或是解决问题。开车不小心蹭到别人的车,先说对不起,挥拳不打笑面人;想要别人帮助,先说对不起,人家拒绝都不好意思——提前道歉,就会化干戈为玉帛,给周围每一个人舒适的社交氛围。
但是研究表明,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只有自尊感高的人、即自信的人才更倾向于选择主动致歉,即使有时他们真的并没有太多过错,他们为的是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他们不会觉得致歉会降低自我评价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一些事情总在我们的意料之外发生,如果带着一颗为别人着想的心,面对受伤的对方,不斤斤计较、执着于求证自己的无辜,而是想着他现在一定不高兴,说一句“对不起”,不但可以避免不愉快,而收获的更是通情达理、大度的如人格魅力和随之而来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对不起”不是人人天生就会说、就明白为什么要说的。道歉也需要一边成长一边学习。今天,顾是不是可以多理解一点“是吗?”“对不起”的含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