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教研天地--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

《创“互动课堂”,探索具有公民教育内涵的课堂教学方式》阶段性研究报告

选择字体大小:

《创“互动课堂”,探索具有公民教育内涵的课堂教学方式》阶段性研究报告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一小学   王艳红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深化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倡导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是师生多向交往、积极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互动则将教材和参考资料上负载的知识、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具备的知识这三者“投放”到特定课堂情境中,在主体与客体多向交流、思维激烈碰撞中促成知识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修正和再生发展而形成新知。它不是文本知识的简单交接,而是学生经过思索、对话和体验实现情感交流和个性的绽放。所以互动教学可以改善课堂的学习状态,发展学生思维水平,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课程改革走到今天,我们的常态教学是否都能够将这些教学理念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呢?我们认为一种观念的更新如果不深入到教师个体层面的内在理念的更新,就难以对教师的教学实践产生真正的影响,难以构建新的教学活动。如何搭建研究的平台,促使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内化以生为本的理念并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

(二)学校开展公民教育的需求

学校以公民教育为办学特色,2010年以来将培养目标由“培育‘六小’公民,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发展为“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小公民,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把公民教育的研究范畴由公民道德教育领域扩展至学校整体工作,并在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研究中,制定了学校特色发展项目《实施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整体构建适合我校学生个性发展和时代要求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推进公民教育进程,深入发展学校特色。重点培养和渗透的核心价值是:参与、尊重和责任意识。

如何更好地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促学生公民素养的提升呢?我们在四年级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了调查,一组调查数据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课堂中怕自己说错的

20%

不愿意在课堂中发言的

23%

认为课堂是优秀学生的,自己没有发言权的

23%

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挑战性,不愿意回答的

15%

能够在课堂中愿意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的

19%

我们认为:小学阶段公民教育的内涵应是个体与集体的和谐统一。当一个公民愿意把自己融于集体、社会时,才会与他人达成更多的共识,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和谐与进步。而我们的课堂中愿意参与交流活动的只有19%的孩子,显然我们的课堂需要改变。

再来看一组现象:

201110月,我们请到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全国语文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奖教师张龙来校执教《老人与海鸥》。当时让年级组推荐班级参与这次活动,结果,课堂上张老师费尽心思,然而学生参与的热情始终不高。这不是张老师的问题,而是我们平时课堂关注学生学习状态不够出现的问题。

接着,我们请学校李冬梅老师上了一节数学课,学生的参与、交流的状态又给了我们十足的信心。这让老师们认识到:学生的能力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参与热情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现状的改变需要教师精心研究。

在对学校整体教学进行细致分析后,我们认为提高师生参与课堂教与学的积极性是转变教师观念、培养健康班集体、提升学生公民素养的关键。

在这样的思考下,于是20123月,学校开展了创“‘互动课堂’,探索具有公民教育内涵的课堂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三、课题研究目标

1. 探索具有公民教育内涵的课堂教学方式的互动课堂教学策略

2.生成互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3.探索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与结果

(一)课题研究过程

近两年的研究中,学校以“创互动课堂”为主题,开展了全员性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堂实践,理解互动,提炼策略

全员学习研讨,初步理解互动。各教研组上网下载资料,结合教学实际谈着自己对互动课堂理解。学校组织教研组长交流前期学习成果,教学干部也走上台前,谈自己的理解,全校还集体观看了全国获奖的课,这些都为我们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人人课堂实践,研究中感悟互动。此次研究深深植根于课堂,第一阶段老师们共上研究课151节,每一节课后,大家都围坐在一起共同交流反思,体会着研究带来的一丝丝喜悦。

教研组展示交流,呈现研究成果。教研组将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并将研究的成果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每个教研组都上了一节展示课,共计32节,教师的研究成果得以展示。

分层梳理提升,分享研究智慧。为了更好地总结研究成果并发挥研究的辐射作用,教研组长、教学干部分别就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学校召开了教研组长研究成果交流会及全校教学研讨会,通过研究成果的彼此分享相互引发思考,使研究走向深入。

第二阶段:实践策略,共识特征

推广前期成果,学习理解互动。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6个互动课堂教学策略,使教师对互动课堂教学策略有了基本的把握;学校出台了《丰台一小互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草稿)》,在研讨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互动的课堂状态。

共研一节课,实践互动策略。教研组共研一节课,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集集体智慧实践互动课堂教学策略,努力探索如何运用策略来达到“师生积极参与思考,善于倾听质疑,乐于表达交流,体验分享共促”的一种教与学的状态。在一次次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组际研讨交流,共识互动特征。教研组全体老师推荐一名教师代表本组在学校做校级研讨课,呈现组内研究成果。教研组长结合研究历程与老师们分享对互动课堂的认识与理解。在研讨过程中,老师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思考,交流中对互动课堂的特征有了一定的共识。

(二)研究的成果

1.深化了对互动课堂的认识

1)理解“互动课堂”

学生个体

学生群体

 

学生个体

学生群体

 
我们的课堂倡导的是“互动”,互动的理解不仅仅是学生个体单纯的“动”起来了,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碰撞、共同提升的动态发展的过程。

教师

 
                                             

                                                   

“互动”课堂希望呈现出师生积极参与思考,善于倾听质疑,乐于表达交流,体验分享共促的一种教与学的状态。

实现互动课堂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离不开对学情的把握,离不开课堂有效生成的把握,也不能抛开各学科特点的体现,那么,“互动”体现在哪里才能够实现高效的互动,才能体现互动的真正价值呢?我们认为:

互动在教师教学的重点上。教师要在教学的重点处要让学生充分的参与,使学生的思维淋漓尽致的展示,理解更加到位。如四年级韩素娟老师所讲的《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就“两端都种”这一情况设计了动手画一画、做一做等探究活动后,让学生讲出自己的思考和发现的规律,并引导学生质疑,生生在交流碰撞中,建立起所种棵数=间隔数+1这一数学模型,为“一端种、两端都不种“的情况打下了理解的基础。

互动在学生学习的障碍点上。学生学习的障碍点是教师在教学前要了解、教学中要随时扑捉的,并进行有效解决的。只有解决了思维的障碍点学生才能够得到真正地提升。如劳动教研组田晓倩老师执教的《调桌椅》一课,她给学生提供互助的机会:你在调桌椅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同时还展示调桌椅的过程,学生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如何摆放椅子?如何使用工具更顺手?如何拧紧螺丝钉等问题,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中困难得以解决。

互动在学生认知的生长点上。教师要准确把学生认知生长点,并引导学生去思考,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刻。如五年级数学组刘金花老师上的《分数的意义》一课,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教师在课堂上不占用大量的时间,而是在学生认知的提升点上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四幅图中同样都用六分之一表示,从中你又发现了什么,这是为什么?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又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还有怎样的猜想?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想。教师在学生认知生长点处花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发现、验证,师生、生生在一种探究的氛围中得到提升。

互动在学生思维的创新点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各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美术组王跃红老师执教的《台灯的设计》一课让学生结合学生生活中的现象设计自己喜欢的台灯造型,并在大家的互相补充中完善自己的方案。体育组安颖光老师执教的《武术》一课,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创编武术动作,并引导学生在相互评价中使动作更具有武术的内涵。互动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被进一步激发。    音乐组秉承着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的理念,引导在互动中孩子发现旋律、节奏、情绪特点,创编乐句、歌词、旋律,体会创作的乐趣,感受音乐的变化。

2)梳理出互动课堂六种教学策略

情境导学策略:故事、游戏、生活情境为课堂创设了宽松的互动氛围,激发了学生互动参与的热情。

问题导引策略:教师设计有思维价值的、挑战性的、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互动。

    自学交流策略:独立思考是学生互动学习的基础,可通过导学案和小先生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提高互动的效果。

倾听质疑策略: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在倾听的基础上随时将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疑问表达出来,大家在相互补充、肯定与否定中达成共识这是互动课堂的较高境界。

小组合作策略: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了大班容量学生参与的问题,同时在同伴互助中提升了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评价激励策略: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学生的肯定性鼓励,都是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动力。

3)出台了《互动课堂评价标准》

充满民主的课堂意味着尊重、平等等观念浸透之中,意味着理解、宽容、协商、激发等行为出现其中。因此,我们把这样一种追求的课堂状态物化为《丰台一小互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附后),以出台这样的标准来引导老师们开展研究。《评价标准(草稿)》将尊重、平等的观念表述在教学过程的评价内容之中,引导教师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体现了对教学方法的关注;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4)初步形成了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在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初步探讨形成了以学生思维发展为核心的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放——问题开放、个性释放、身心解放

引——尊重认知、顺学而导、引至方法

悟——主动思考、分享理解、准确表达

效——问题解决、情智相融、思维发展

这是粗放的模式,更是贯穿于课堂的一种理念,一份期待,它将支持我们的研究继续深入下去。

2.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明显改变。

1)从关注知识向关注学生转变。

互动课堂的研究促使教师更加聚焦学生的发展,努力思考如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五年级语文学科汇报中,老师们这样说:“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及学习方法是什么?学生学习的障碍是什么?我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所提升,让学生获得发展?……我们就是在这样不断的思考与追问中,进行着教学研究。这些思考与追问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提升。

四年级数学学科汇报中,老师们说:“要真正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更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老师们的思索与追问中,我们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

2)注重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

在互动课堂研究活动的历程中,老师们实践运用6种互动课堂教学策略,引发学生以自学、合作、探究、体验、讨论、实践等自主性学习活动进行学习,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

如:在美术课《有趣的仿生设计》的教学中,老师们采用了问题导引式的教学策略。以直观的视频和大量的图片,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让学生直观了解仿生设计,发现仿生设计离不开大自然,并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出仿生设计的三种方法。

再如:六年级数学研究课《圆的认识》一课,在课堂中教师运用“自学交流策略”引导学生学习画圆。先让学生自主尝试画圆,再通过展示学生作品来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概括规律,从而掌握画圆中圆心与半径的作用。

3.学生的学习态度与精神状态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改变。

在一些研究课上,我们能够感受到民主、尊重的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安全的课堂。学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师生、生生之间有产生了愉快的情感沟通和智慧交流。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变增强了我们研究的信心。

 

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一)实现理念与行为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

互动课堂要以学生为本,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对学生积极有效的引导对习惯自我为课堂中心的老师是一个强大的挑战,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还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二)加强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

在研究中我们对互动课堂教学策略的理解与认识还比较浅显,这需要我们在研究中去深入地加以认识,从而更有效地运用它。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我们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我们把研究坚持下去,在研究中让课堂形成丰台一小独特的文化,让学生具有丰台一小独特的风格,在生命课堂活力课堂的不断追求中演绎师生共同的精彩!